宿单9号系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07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一、历年试验及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
该品种经过5年的各级试验,经受了不同气候年型、均表现耐密植、抗病性强、特别具有抗南方锈病的优点,田间表现活棵成熟。具有抗倒伏、籽粒大、商品性好、高产、稳产的特点。多年来,无论丰年灾年、不论小区试验还是大田生产试验,产量均比对照郑单958增产极显著。
该品种2002年参加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夏玉米新组合鉴定试验,实收亩产627.3千克,比对照农大108亩产503.5千克增产24.59%,比对照郑单958亩产592.4千克增产5.89%。2003年参加宿州农科所夏玉米预备试验,平均亩产523.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亩产482.5千克增产8.48%,居第二位。
2004年在安徽省区试(D组)中,平均亩产518.0千克,较对照郑单958平均增产2.98%,达极显著水平,居16个参试种第 3位。2005年在省区试(D组)中平均亩产424.8千克,较对照增产4.75%,也达极显著水平。
2006年在安徽省夏玉米生产试验(C组)中,平均亩产 479.2 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25%,居同组6个参试种第2位;7个试点中6点增产。
二、主要特征特性及优缺点:
幼苗第一叶尖端形状尖到圆形、叶鞘浅紫色。综合多年试验结果该品种表现株型半紧凑,全生育期比对照晚熟1天,株高248cm,穗位高90cm,叶片较窄、叶尖下披、叶色浓绿,叶片在整个植株中分布显得稀疏,通风透光性好,耐密植;抗南方型锈病等多种病害,保绿度高,活棵成熟,较抗倒伏。果穗筒形,穗轴白色,硬粒形,纯黄色,籽粒外观商品品质优良。穗长16.4cm,粗4.8cm和对照相似,不秃顶;穗行数14.6行,行粒数32粒左右,较少;出籽率87.1%,千粒重350g左右,常年高于对照郑单958达30 g以上,在不同年际间各组试验中均居第1位,适宜作消闲食品加工原料,亦是该品种增产的主要基础。
据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病虫害鉴定结果:2005该品种高抗茎腐病、矮花叶病;抗大、小叶斑病、弯孢菌叶斑病;感瘤黑粉病和玉米螟。2006年抗病虫害鉴定结果:该品种高抗弯孢菌叶斑病和矮花叶病;抗小斑病和茎腐病;中抗瘤黑粉病;感玉米螟
根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报告,容重762g/L,粗蛋白质(干基)含量10.41 %,粗脂肪(干基)含量4.81%,粗淀粉(干基)含量71.48%,赖氨酸(干基)含量0.301%(见附件)。符合国家特用玉米饲料用玉米一级标准(GB/T 17890-1999)和农业部特用玉米食用玉米二级标准(NY/T 519-2002)。
三、适应地区与栽培技术要点:
根据安徽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该品种适合在安徽省夏玉米区6月上、中旬麦后直播。适宜种植密度为4000株/亩左右。高产田要增施磷肥、钾肥和锌肥,其它栽培措施同一般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