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042系宿州市农科所小麦一室程守忠等1994年以郑州8329为母本,皖麦1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于2000年育成的早熟高产、高抗倒伏小麦新品种。2004年1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5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一、特征特性:
该品种半冬性偏春,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生长健壮,叶片上举,株型紧凑,长相清秀。分蘖力好,成穗率高。株高79厘米左右,茎秆坚韧,抗倒性好,抗寒力强,较抗青干。中后期耐旱,熟期早,落黄好,抗干热风,抗青干,产量三要素协调。穗长方形,长8-11cm,长芒,白壳,每穗小穗数22-26个,基部不育小穗3-5个;每穗结实37粒以上,千粒重38-42g,籽粒卵圆形,白粒,半角质。
二、品质分析:
容重813g/l, 粗蛋白含量(干基)13.42%,湿面筋含量32.2%,沉降值24.3ml,吸水率52.0%,稳定时间2.1min,最大抗延阻力158E.U,拉伸面积46.0cm2。
三、抗性鉴定结果:
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高抗秆锈,中抗纹枯病,慢条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叶锈病、赤霉病。
四、产量表现:
2002~2003年安徽省春性组区试平均亩产410.91公斤,比对照豫麦18增产10.95%,差异极显著,第1位,9点全部增产。破格进入生产试验,2003~2004年区试平均亩产512.2kg,比豫麦18增产7.56%,差异极显著,9个试点全部增产,第二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7.4kg,比豫麦18增产7.95%,第一位,5个点全部增产。
2003~2004年在国家黄淮南片春水组区试中平均亩产527.9kg,比豫麦18增产5.61%,差异极显著;四省分别汇总均增产。2004-2005年区试和生产试验同步进行,区试均产515.98公斤,比对照豫麦18增产14.8%,差异极显著,14点汇总全部增产。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1.47公斤,比对照种豫麦18增产11.02%,五省全部增产。
五、高产栽培技术:
该品种适宜于安徽淮北(含沿淮),苏北及黄淮南片麦区中等或偏上肥力地块种植,一般产量5250—6750kg/hm2,高者7500kg。
1、及时整地,深耕细耙。
前茬收割后及时施肥,耕翻细耙,保住前期墒情以待播种。
2、施足基肥
实行氮、磷、钾相配合,补施锌肥的原则。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1-13kg,其中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五氧化二磷6-8kg,氯化钾或硫酸钾8-10kg,硫酸锌1.0kg,作底肥一次施入。
3、消灭地下害虫
近年来淮北(沿淮)地区蝼蛄、蛴螬、金针虫危害较重,防治方法主要有两种:
(1)药剂拌种。一般用40%的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1两加水1斤,拌种100斤,拌后摊开阴干。
(2)撒施。耕地时每亩撒施1-1.5kg地神丹或呋喃丹。
4、做好发芽试验
播种前要做好种子发芽试验,根据发芽试验结果,确定播种量。
(1)发芽率在90%以上,墒情好时,田间出苗率按85%计算,墒情稍差时,按80%计算。
(2)发芽率在85-90%,田间出苗率按75-80%计算。
注:田间出苗率为出苗的种子占发芽种子的百分数。
5、适时播种
(1)播期。淮北地区一般10月10-28日播种,最适播期范围10月15-25日。
(2)基本苗。本品种宜半精量播种走小群体、壮个体的道路,每亩基本苗14-18万,实行机播,行距20-25厘米,播深3-5厘米。
(3)喷灌后再播种。淮北地区几乎年年发生秋旱,宜喷灌后再播种,以利抓全苗、壮苗。
6、除越冬杂草,防治草害
(1)防治时间。小麦3叶期以后就可以进行,最迟也要在翌年3月上旬以前完成。选择晴朗天气用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
(2)药剂。①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可用巨星(苯黄隆)每亩有效成份0.8-1克,兑水15-25kg进行喷雾。②猫儿眼较多的地块用巨星和使它隆两种药剂混合喷雾。切忌使有甲黄隆、绿黄隆等除草剂,以防后茬作物如大豆、玉米或其他作物发生药害。
7、灌足越冬水
淮北地区春旱和春霜冻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灌足越冬水不仅有利于小麦冬季盘根分蘖,而且是冬水春用,同时也是预防春霜冻害的有效措施。冬灌时间以12月20日到翌年1月底为宜,水量要大,以透地为准。
8、追施拔节肥
在拔节期(3月15-20日),苗情正常田块重施拔节肥,每亩追施尿素7-8.5kg。群体不足或苗情较差田块适时追施返青肥。
9、防治病虫害
淮北及沿淮小麦病害主要为纹枯病、白粉病、锈病和赤霉病;虫害以蚜虫和红蜘蛛为主。
(1)防治纹枯病。2月下旬至3月上中中旬,根据气候和植保部门的测报,每亩用5%井冈霉素100-150克,兑水15-25kg进行喷雾。亦可在化学除草时同时进行。
(2)防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在小麦抽穗至开花期间进行,每亩用80%的多菌灵粉剂80-100克和15%的粉锈宁(三唑酮)50克兑水15-25kg喷雾。
关键是防治时期,错过时期,以后既使增加用药量或防治次数,对赤霉病和防治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防治蚜虫、红蜘蛛。根据田间蚜虫、红蜘蛛发生情况,可用40%的氧化乐果或杀灭菊酯、吡虫啉、蚜虱净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