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农业科学院欢迎您!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简报(2012年第8期 总字第66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8-01 10:54:38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字体大小:【     】 打印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2012年 7月31日

本期要目

山东省玉米苗情与生产形势考察报告 1

北方旱区玉米矮化病化学防治药效试验取得阶段性进展 8

2012年玉米矮化病防治示范试验调查结果 10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

主 办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玉米简报》2012 年第 8 期 总第 66 期

山东省玉米苗情与生产形势考察报告

国家玉米产业体系黄淮北部栽培与土肥岗位专家 董树亭(按语:这篇调查报告写得非常好,有血有肉有活力,就是没有八股气,没有栽培领域盛行的空话、套话、废话和大话,更没有无病呻吟。良好文风值得我们学习。国家玉米产业体系的各项工作要依靠和信任团队里的青年科技人员,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带来青春活力和清新气息。报告里涉及到品种、种子加工质量、农业机械、播种质量、化控、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请各研究室岗位专家和试验站长予以重视,请转告团队里的青年科技人员,期望他们发挥更大作用,期待他们面对生产现实讲真话,勇于担当,就各自工作领域存在的问题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青年科技人员的工作状态反映了老同志的工作作风和学术水平,因而他们的工作好坏也是对老同志的评价。——张世煌)

2012年7月22日至24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董树亭教授及团队成员先后到菏泽市的郓城县、聊城市的东阿县和东昌府区、德州市的禹城市和陵县进行玉米苗情和生产形势考察。在与三个地市农业局和所考察县农业局负责同志和技术人员座谈的基础上,实地考察大田生产和高产创建玉米的长势,并作了相应的技术指导。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玉米生产基本情况

今年山东省夏玉米具有播期早、苗子壮、密度高、病虫草害发生轻的特点。

播期较去年提前5-7天,目前多数玉米处在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9-12片展开叶)。由于播种期遭遇严重干旱,受浇水时间早晚影响,地块之间的整齐度差异稍大。但夏玉米的种植密度进一步提高(4000-4500株/亩),植株健壮,群体结构合理,田间管理到位,灰飞虱、粗缩病、二点委夜蛾等病虫害发生较轻,基本上没有造成危害,总体长势良好。如果花粒期光照充足,不遭遇大的自然灾害,同时加强后期管理,有望获得丰收。

1、菏泽市今年,菏泽市玉米播种面积为804万亩,其中直播面积737.3万亩,占91.7%;春播面积9.5万亩,比上年减少5.5万亩;套种面积57.2万亩,比上年减少3.8万亩。机播面积743.3万亩,比上年增加近百万亩。因播种机械改进,单粒播种面积达540万亩,比上年明显增加。全市平均密度为4087株/亩,比去年略有增加。尽管播种期遭遇严重干旱,但多数农民采用播后等雨或播后抗旱保全苗的方式,播种期相对集中。6月10日以前播种的占22%,6月20日以前播种的占91%,播后浇蒙头水的面积占74%。7月3日后,全市普降大雨,旱情解除,满足了玉米苗期生长需要。目前,夏玉米多数处于9-12片展开叶期。菏泽市玉米主栽品种包括郑单958、鲁单818、先玉335、隆平206、中科11、蠡玉35、泰玉7等,其中郑单958面积最大。2、聊城市今年,聊城市玉米播种面积599.7万亩,其中夏直播557.9万亩,占93.0%;套种玉米36.3万亩,春播玉米5.5万亩。机械化播种面积552.9万亩,其中单粒精播面积为376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2%。大田留苗密度为4017株/亩,较去年增加106株/亩。夏玉米播种期在6月6-14日,去年为6月11-20日,同比提前了5-6天,玉米播期接近常年。由于事先做好抗旱准备工作,及早调剂水源,基本上没有受到干旱影响。6月28-29日人工增雨降水12.5mm,最大降水量38.9mm。7月7-10日平均降水66mm,最大降水141.3mm,满足了玉米苗期生长需求。目前,夏玉米多数处于10-12片展开叶期。聊城市主导品种为郑单958、登海605和先玉335等,浚单20的面积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不抗倒伏,易感青枯病、褐斑病等。

3、德州市今年,德州市玉米播种面积为718.5万亩,其中春播玉米7.1万亩,无套种玉米。夏玉米全部实现机械化播种,其中单粒精播占80%左右。全市平均种植密度为4400-4500株/亩。夏玉米播种及时,播期短,全市玉米播期集中在6月11-18日,比去年提前5-7天,与常年基本一致。及时、科学调度引黄水和机井水,及时浇蒙头水,确保了一播全苗,干旱对播种基本无影响。6月底和7月初的降雨满足了夏玉米生长发育需要。目前,夏玉米多数处于9-11片展开叶期。德州市主导品种为郑单958、浚单20和登海605,占播种面积的84.9%以上。德州市财政列支1000万元,各县市区财政在上级粮食奖励资金中列支3000万元,全市在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重点乡镇筛选100万亩实行玉米免费统

一供种,效果良好

二、关键技术推广普及情况

“一增四改”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目前推广应用最好的是增加种植密度和改麦套为直播。所考察3个地市的种植密度都有明显提高。聊城和菏泽地区麦套面积越来越小,对玉米粗缩病的有效防控起到重要作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不断扩大,施肥方式趋于合理,所考察三个地市玉米多数施种肥和穗肥(小喇叭口到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亟需高效、优质、实用的专用缓控释肥料。单粒精播面积不断扩大,菏泽、聊城和德州分别占67.2%、62%和80%。

另外,病虫草综合防治措施到位,粗缩病和二点委夜蛾没有造成危害。由于去年二点委夜蛾突发性危害,今年各地市均加强了预测预报,通过“灭茬、低留茬、清垄沟和及时配药防治”等有效措施进行积极防控。各地区针对玉米播种期干旱,都及时发布了加强玉米抗旱保苗和加强夏玉米苗期田间管理的技术意见和相关通知。

三、玉米高产创建落实情况与当前长势

各地市根据农业部和农业厅关于开展优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认真落实玉米高产创建。菏泽市在万亩示范片分别设立了农业部统一标准的标牌;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按技术方案要求,设立了种植规格、密度、施肥方法、生物菌肥、控释肥、化控、化学除草、品种展示试验田;每县区都开展了1-2次县级培训,整建制乡镇技术培训到村;强化服务,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病虫草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费标准。由于各项工作和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全市高产创建项目区玉米长势良好。

聊城市玉米高产创建有31个万亩示范方,市级20个万亩示范方,东昌府区和莘县各20个万亩示范方。登海605、蠡玉37和郑单958为高产创建骨干品种,区域化成方连片种植,目前长势良好,平均种植密度为5600-6050株/亩。德州市为2012年全国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试点市,齐河县、陵县和临邑县为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共有52个万亩示范片。将全市玉米高产创建扩大到100个乡镇100个万亩示范片。全市在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重点乡镇筛选100万亩实行玉米免费统一供种,高产创建项目区玉米长势良好。

四、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度重视秸秆还田与地力培肥

高产攻关地块之所以取得高产,有机质含量高、地力条件好是其重要保证。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改善土壤质量是高产稳产的基础。秸秆还田技术须进一步提升,以提高播种质量、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亟需中早熟、耐密、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新品种

目前生产中推广的品种存在生育期偏长,耐密性和综合抗逆性差的问题。缺乏中早熟玉米品种,一旦播期推迟或因为干旱等灾害不能正常播种,现有品种就难以满足生产需求。缺乏后期脱水快,易切割和摘穗,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

3、单粒精播面积不断扩大,对种子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所调查地区基本上都采用了机械播种,单粒精播面积越来越大。目前,制约单粒精播的主要问题是种子质量如发芽率、破碎粒、均匀度等,精播机械质量和农机手的素质等,其中种子质量是最大制约因素。

4、农机操作亟需规范

生产中出现农机手为了追求较大经济利益导致农机操作质量变差的现象,如麦茬留得越来越高、小麦收割或玉米播种机械上的切碎装置被拆除、随意加大行距等,亟需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农机操作标准或规定,规范农机操作程序和要求,确保农机操作质量,达到农艺要求。

5、除草剂药害严重发生,化控不合理

由于苗期温度高和兑水浓度不合理,以及烟嘧磺隆和有机磷农药的不合理搭配,以及灭生性除草剂使用不合理,导致部分地块发生除草剂药害,影响玉米产量。建议加大病虫草统防统治力度,可成立专门的植保防控机构或植保专业合作社。

为了控制玉米旺长,防治倒伏,有的农民喷施化控剂,但喷施时期、浓度和方法不合理,造成整齐度变差、控制过度等问题,从而影响产量。

6、生产中存在播种过深和播深不一致的问题

播种过深,不利于壮苗。菏泽市部分地块由于播种过深(≥9cm),浇蒙头水后,发生不出苗或难以形成壮苗的现象。播深不一致,也造成苗期整齐度变差。

7、须进一步落实适期收获增产技术

目前,农民仍然没有改变早收玉米的习惯,对于目前生育期较长的品种,麦套改为夏直播后只有适时晚收延长生育期,才能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和实现增产。

五、玉米中后期管理的建议

1、加强夏玉米穗期和花粒期田间管理。拔除小弱株,重施穗肥(即小喇叭口到大喇叭期间追肥)。高产攻关田可适当补追施花粒肥,进行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

2、及时预测预报,做好中后期玉米螟、蚜虫、褐斑病、青枯病、弯孢菌叶斑病等病虫害的防控。

3、做好灾害性天气(旱、涝、风等)的预防和补救工作。

4、大力宣传和推广玉米适时晚收技术,建议在国庆节后收玉米。

5、做好机械化收获和秸秆还田工作。

北方旱区玉米矮化病化学防治药效试验取得阶段性进展2012年7月16日-17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农委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雅尔塞镇星火村对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筛选的五种化学药剂防治玉米矮化病效果进行了现场考察和评议。专家组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植物保护首席专家张跃进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彭德良研究员、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徐秀德研究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农委科教处王正丽高级农艺师,齐齐哈尔市农技推广中心秦凤奎高级农艺师组成,张跃进研究员担任专家组组长。

专家组首先在田间听取了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罗宝君副研究员对福克、8%克百威、6%丙硫克百威、噻唑磷颗粒剂、噻唑磷微囊剂田间小区试验设计方案和防治矮化病效果的汇报。实地考察结果表明:5种药剂防病效果均在90%以上,均能有效控制玉米矮化病的发生。现场考察后,专家组在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进一步听取了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岗位专家晋齐鸣和王振营团队成员杨代斌博士所做的2008年以来有关化学防治玉米矮化病研究的工作报告,并认真地进行讨论和评议。专家评议会由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农委科教处处长王正丽高级农艺师主持。

专家组认为:田间试验证明丙硫克百威和噻唑磷均为防治玉米矮化病的高效药剂,首次明确了噻唑磷在防治玉米矮化病中的作用,为今后新型种衣剂的创制奠定了基础。本项研究试验设计合理,调查方法科学,数据可靠,是解决玉米矮化病防治难题的突破性进展。建议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丙硫克百威和噻唑磷的田间应用技术,提高对玉米应用的安全性。

此次现场观摩会得到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综合试验站和东北地区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家的高度关注。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站长、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张树权院长和刘峰副院长等为现场观摩会的成功举办做了精心组织。参加现场观摩会的有来自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的6名岗位专家及团队成员,还有来自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8个综合试验站(齐齐哈尔试验站、克山试验站、哈尔滨试验站、通辽试验站、铁岭试验站、沈阳试验站、洮南试验站和忻州试验站)的团队成员及沈阳农业大学等单位20多位专家。大家一致认为,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对北方旱区发生的玉米矮化病防治技术研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深入研究玉米矮化病的病原学、致害机理和防治技术奠定了基础。

2012年玉米矮化病防治示范试验调查结果

玉米矮化病作为东北三省主要苗期病害,每年都有局部严重发生情况,2008年、2009年大面积发生,造成较大的为害。目前该病在内蒙古、山西、北京及河北北部春玉米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由于玉米矮化病发生后植株很难结实,发病率基本等于损失率,因此,玉米矮化病对玉米的安全生产构成了很大威胁。

为了有效控制玉米矮化病,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在2008年-2011年度进行了4年的田间防治试验,在暂时无法明确致害因素的情况下,积极探索有效的田间控制技术。经过多年对大量杀菌剂、杀虫剂和杀线剂的控制效果试验与分析,在不同的试点获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为矮化病的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多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杀线剂包衣或者拌种对该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年度间防治效果稳定,而一般杀虫剂和杀菌剂均对矮化病无效。为了推广玉米矮化病的防治技术,本年度病虫害防控研究室特在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吉林省长岭县以及沈阳综合试验站的新民市安排了该病的药剂防治联合试验示范。试验药剂8%克百威和6%丙硫克百威由晋齐鸣团队提供;噻唑磷微囊剂和噻唑磷颗粒剂由王振营团队提供;T-N复合生物种衣剂由陈捷团队提供;福克由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提供。2012年6月29日~7月2日,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岗位专家及团队成员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1.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所选的6种药剂中,除T-N复合生物种衣剂外,其他药剂的防治效果都达到90%以上,其中福克种衣剂的防治效果最好,为98.5%;其次为8%克百威种衣剂,防治效果为92.2%。这两个药剂的主要成分都是克百威,其中福克种衣剂中克百威的成分为10%,相比较,10%克百威的防效要好于8%克百威的防效。6%丙硫克百威、噻唑磷微囊剂以及噻唑磷颗粒剂三种药剂的防治效果相当,都达到了90%。

2. 吉林省长岭县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所选的4种药剂中,除噻唑磷微囊89.6%的防效外,其他几个处理的防效都达到90%以上,其中以噻唑磷颗粒剂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100%。其次为福克种衣剂,防效为98.8%。但在长岭县的调查中发现,噻唑磷无论是微囊种衣剂包衣处理还是颗粒剂播种穴撒施,其出苗率很低,均在70%左右(表3)。目前噻唑磷登记的剂型只有颗粒剂,使用的作物以蔬菜居多,还没有发现在玉米上使用,所以在剂量的选择和施用方法上应做进一步研究。

表2 不同药剂对玉米矮化病的控制效果比较(吉林省长岭县)

表3 不同药剂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吉林省长岭县)

3. 辽宁省新民市调查结果:由于对照区及处理区的发病率都很低,试验作报废处理。

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得出:福克种衣剂、8%克百威种衣剂、噻唑磷颗粒剂、6%丙硫克百威以及噻唑磷微囊剂都能有效控制玉米矮化病的发生,防效都在90%以上,这一试验结果同时也验证了前两年的试验结果。所以,这5种药剂可以用作防治玉米矮化病的药剂。为避免出现药害,噻唑磷在玉米上推广使用前,应对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以及包衣的剂量做进一步研究。

致谢:试验和调查工作得到了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沈阳综合试验站,沈阳市新民市农业部门的大力协助。

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研究室

报:农业部科教司、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管领导、中国作物学会

送:省农业厅(委)、县农业局、技术推广站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功能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负责人

主 编:张世煌

责任编辑:董树亭、张树权、王振营

通讯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邮 编:100081

电 话:010-82108566

传 真:010-82108747

电子邮箱:chinamaize@yahoo.com.cn

BLOG:chinamaize.blog.sohu.com

欢迎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从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索取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