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综合试验站
一、报告日期:7月21日
二、报告时段:2012年6月20—7月20日
三、服务区域:濉溪县 砀山县、灵璧县、泗县和埇桥区
四、大豆生产情况:
1. 气象状况:从2012年5月10日—6月29日一直无有效降雨天气干旱,播种进度慢,苗情差;6月29日采取自然降雨与人工降雨相结合,下了中到大雨,缓解了旱情,尔后又连降大雨(濉溪县、埇桥区等地暴雨、大暴雨)。从6月29日8时至7月7日15时,服务区累计降雨量在200㎜以上,个别乡镇降雨量超过500㎜。强降雨致使服务区主要排涝沟水位较高,出现农田积水,共造成农田内涝。
(1)气温、降水、土壤墒情等以及与常年的比较:与常年相比,气温在6月29日前偏高,尔后至今偏低。6月中旬气温比常年高0.7℃,降水量比常年减少29.9㎜;下旬气温高0.1℃,降水量比常年减少20㎜。6月中下旬土壤墒情在50%以下,这些条件均不利于播种出苗。7月上旬气温偏低0.4℃,降水量比常年多113—227.6㎜,对大豆的苗期生长也极为不利。
(2)气象状况对大豆生产的影响:6月底前干旱,不利于播种及出苗;7月上旬雨水较多,导致土壤湿度大,造成不同程度渍害,影响大豆苗期生长;7月中旬降雨渐止,光照正常、气温正常,有利于大豆苗期生长和发育。
播期干旱加上后期连续多次降雨,给大豆出苗和生长带来影响,苗情差异较大。雨前抗旱播种的缺苗断垄现象严重;6月27-29日干播的出苗整齐,苗情较好;雨后等雨播种的有的缺苗断垄,地势高的出苗较好,地势洼的播种迟,豆苗长势差。
(3)应对不利气象因素的技术措施:自6月份以来,持续高温少雨,土壤墒情不足,致使大豆播期比常年推迟了15-20天。6月29日开始发生多次强降雨过程,降水自南向北递减,均在200㎜以上,濉溪县五沟镇多达近500㎜。
为减轻灾害的影响、确保大豆丰产丰收,试验站与市县主管部门相配合,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各乡镇,根据当地苗情分类指导农民田间管理。对于抗旱早播的缺苗断垄的豆田应及时间苗定苗,每亩留苗:肥力高的1.2-1.5万株,一般肥力的1.5-1.8万株;对于6月25日后出苗较晚的及干播等雨的,要根据苗情及时查苗、补苗、间苗、定苗,可采取补种或移栽的方式补苗,并进行合理留苗,每亩留苗:肥力高的1.5万株,一般肥力的1.6-1.8万株,肥力差的2-2.2万株。以确保合理的群体结构。
同时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主要是大豆蚜虫、蛴螬,根腐病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及化学除草。要充分利用雨后晴好天气中耕松土,免耕直播田可以中耕灭茬,破除板结,松土除草,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植株健壮生长;确保排水畅通,低洼地要及时清沟沥水,以降低强降雨造成的涝渍影响;大豆苗势较弱的田块抓紧追施苗肥,以促进大豆健壮生长,防止后期早衰。
2. 大豆农事:查苗补苗定苗;中耕灭茬、松土除草;适量追肥或喷施叶面肥;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清沟沥水防涝渍;适时化控,抑制旺长,防止倒伏。
3. 大豆长势:目前大豆处于苗期,长势不齐,苗弱,植株高度在15厘米左右。与常年比苗情较差。其中抗旱播种6月25日前出苗的,5叶或5叶1心;6月25日后干播等雨,7月2日左右出苗的3叶1心或4叶;雨后播种的,出苗不旺;还有极少数的低洼地到7月8日才播种,苗势弱。
五、技术措施与生产建议
1、查苗补缺:播后出苗及时查苗补缺,清除疙瘩苗、对于断垄地段及时补种或移栽。
2、清积排渍:暴雨过后,及时清除田间积水,防止涝渍。
3、及时追肥:涝渍造成苗期大豆不同程度的损害,苗情较差,发黄。针对这种情况可追施尿素6公斤/亩。板茬播种田块可追施二铵15-20公斤/亩。
4、化学除草:持续降雨造成田间杂草丛生,建议田间墒情适宜时,趁天晴尽早化除,亩用10%精禾草克100ml或10.8%盖草能30ml+25%虎威100ml兑水50kg喷雾。
5、病虫害防治:大豆根腐病每年发生都较为严重,是影响大豆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近期的涝渍,更容易造成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和蔓延,所以应加大防治力度,尽早尽快防治。目前使用药剂配方为:亩用根萎停40克+8ml克菌,同时结合防病,亩加钼酸铵15克兑水15kg叶面喷雾。大豆虫害主要是甜菜夜蛾,防治配方为: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50ml+2.0%甲维盐微乳10ml兑水15kg叶面喷雾。
六、大豆市场情况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地大豆市场情况,近期组织团队成员和技术骨干深入濉溪、泗县、埇桥的12个乡镇,对农户及粮食收购点存豆和售豆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得知目前农户家中基本无存储大豆,调查5个粮食收购点,只有一个现有少量大豆库存。濉溪县百善粮食市场大豆收购价5.52-5.70元/ 公斤,出售价5.66-5.72元/ 公斤;埇桥区大店镇粮5.50-5.68元/公斤,出售价格5.64-5.70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