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垦麦0622系宿州市农业科学院于2017年选育而成的小麦品种,亲本来源为连麦2号/汴123(烟农19/tai8802)。2017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皖垦麦0622。
一、特征特性:半冬偏春性,全生育期221天,较对照皖麦52早熟1天。幼苗半直立,长势壮。春季生长发育稳健,两极分化较快。分蘖力一般,成穗率高。株高83厘米左右,株型半紧凑,茎秆被蜡粉、弹性好,抗倒伏。旗叶上冲、干尖,穗层厚,落黄及熟相佳。长芒、白壳、白粒、穗长方型。2015/2016年亩穗数平均为47/42万,穗粒数27/31粒,千粒重47/45克。
二、产量表现:2014-2015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4.3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8.38%,极显著。8点汇总,全部增产。2015-2016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8.4公斤,较对照皖麦52增产7.79%,极显著。8点汇总,8点增产。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1.9公斤,比对照皖麦52增产4.86%。7点汇总,全部增产。
三、抗性接种鉴定结果:中抗/中感赤霉病(严重度2.8/3.2);中感白粉病(病级5级);感纹枯病(病指44)。
四、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38/809g/L,粗蛋白(干基)14.33/14.85%,湿面筋(以14%水分计)31.1/32.9%,吸水量57.1/58.8mL/100g,稳定时间9.2/5.9min。
五、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每亩适宜基本苗为18万-20万,晚播适当加大播量。3.科学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氮、磷、钾肥配合,基施追施结合,适时追施拔节肥。4.田间管理: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害。
六、审定意见: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需要注意对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