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防控功能研究室
(2013-2-22)
目前,我国冬小麦从南到北开始进入返青、拔节阶段。总体来看,今年北方冬麦区苗期基本较好,但黄淮南部和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晚播麦田冬前生长量不足,群体偏少、苗龄偏小、个体偏弱;西北部分地区墒情不足,旱象显现;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分析预测,2013年全国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程度略轻于2012年,预计发生面积10亿亩次,病害4.6亿亩次,虫害5.4亿亩次,全国约80%的冬小麦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其中,蚜虫偏重至大发生,白粉病、纹枯病、条锈病、吸浆虫和粘虫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流行风险较高。据我们调查,目前我国西南地区小麦条锈病已在一些地方开始发生;长江下游地区小麦纹枯病也到了防治的关键时期;由于去年冬季气温偏低,冬前时间短,我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未能进行冬前杂草防除,因此,小麦麦田杂草基数明显高于往年,春季防除杂草任务繁重。为切实搞好2013年全国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工作,确保小麦丰产丰收,特提出以下防治技术指导建议,供参考。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分区治理,针对不同区域小麦病虫草害种类和发生特点,做好预测预报,制定防治措施,狠抓各项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及时有效的防控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确保我国小麦生产安全。
二、任务目标
通过有效防治,确保重大病虫害不暴发成灾,重大疫情不恶性蔓延,将小麦病虫草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其中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病叶率控制在5%以下,赤霉病病穗率控制在3%以下,纹枯病病情指数控制在10.0以下,土传小麦病毒病发病率控制在10%以下,麦蜘蛛虫量控制在200头/市尺行长以下,吸浆虫土壤中幼虫5头/小方以下,虫穗率25%以下,穗蚜平均百穗蚜量控制在500头以下。大大减轻麦田杂草造成的危害损失,避免麦田恶性杂草的危害和蔓延。
三、不同麦区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根据各地小麦病虫草害发生危害特点,采取分区治理制定不同综合防控技术要点。
1.华北和黄淮冬麦区病虫害防控技术
主要防治对象为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小麦赤霉病等穗期病害以及麦蜘蛛、地下害虫和草害。
返青拔节期小麦纹枯病发生和发展的高峰期。在3月上、中旬,当田间病株率达10%时,应尽早防治;病毒病应加强防治蚜虫、叶蝉等传毒害虫、结合田间管理,提高作物自身抗病性等综合措施,减轻病害症状。冬前没有进行杂草防治的地区和田块,返青至拔节前期则是化学防除杂草的最后时期,强化返青后化学除草工作,严格按照使用浓度、适宜时期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以免发生药害。除草剂种类根据田间杂草种类进行选择。
2.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病虫害防控技术
主要防治对象为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和锈病等,特别注意抽穗期和杨花初期赤霉病防治工作。各地要根据杂草种类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对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麦田,应适时镇压控旺或化控防倒。
3.西北冬麦区病虫害防控技术
主要防治对象为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麦蚜等,陕西关中灌区应注意小麦穗期赤霉病的预防;注意在返青期大力开展麦田化学除草以弥补冬前大部分地区未进行冬前除草所造成的压力。条锈病防治上应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经验,早发现,早防治。
4.西南冬麦区病虫害防控技术
防治对象主要为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麦蚜、麦蜘蛛等。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增多,病虫极可能爆发式发生。2月至3月中下旬,是该区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关键时期,要坚决执行“预测预报、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经验,以防出现病害大流行。
附:各类病虫害防治具体措施
1)小麦锈病、白粉病、叶枯病是流行性病害,必须注意定期调查观测。对于小麦条锈病,早期应采取打点保面、带药侦查,后期病害普遍发生时应进行统防统治。在小麦抽穗前,小麦白粉病病株率15%或病叶率5%,小麦条锈病病叶率0.5~1%,小麦叶锈病病叶率5%,小麦叶枯病病叶率1%,只要上述任何一种病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均应立即进行防治。每亩用12.5%禾果利WP 20~30克、或15%三唑酮WP 100克、或80%戊唑醇WP 8~10克等,兑水50公斤喷雾,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
2)小麦纹枯病:返青拔节期小麦纹枯病发生和发展的高峰期。在3月上、中旬,当田间病株率达10%时,应尽早防治。每亩用5%井岗霉素AS 250ml或20%三唑酮WP 50~60g,兑水50kg,对植株中下部均匀喷雾。重病田隔7~10天再用药防治1次。
3)土传小麦病毒病:适当调整播期,在发病初期,追施氮肥, 每亩建议2.5~5公斤尿素。
4)小麦吸浆虫:小麦吸浆虫:4月20日前撒毒土进行蛹期防治吸浆虫,在每小方幼虫超过5头的麦田,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40%毒死蜱乳油200~250毫升加水5公斤喷拌细土25公斤均匀撒施,撒后及时浇水;严重发生麦田应适当增加药量。在抽穗期10网复次超过10头成虫或拨开麦拢一眼看见2~3头成虫飞翔,即刻进行喷雾防治,药剂建议50%辛硫磷或80%敌敌畏2000倍液,或每亩用4.5%高效氯氰50毫升或48%毒死蜱乳油40毫升对水30~40公斤喷雾。也可与小麦其它病虫防治或叶面追肥结合进行。
5)小麦赤霉病:小麦抽穗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3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或大雾重露天气,应立即组织大面积喷药预防小麦赤霉病。每亩用50%多菌灵WP 100克、70%甲基托布津WP 50~75克,或80%戊唑醇WP 8~10克等加水50公斤喷雾。
6)麦红蜘蛛:单市尺单行长200头时,每亩用1.8%虫螨克8~10毫升加水50公斤喷雾或15%扫螨净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7) 麦蚜:小麦拔节期压低蚜虫虫源基数,平均每百株小麦有蚜虫500头以上,或者有蚜株率大于25%时,亩用25%蚜螨清乳油50毫升、或吡虫啉系列产品1500-2000倍液喷雾,10%的蚜虱净60~70克;金世纪每亩30克;一杯净每亩50克;20%吡虫啉2500倍液;25%抗蚜威3000倍液喷雾防治。
8)麦田杂草: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除草剂。阔叶杂草应选用75%DF苯磺隆3g/亩,或75%DF非常静3g/亩,或36%奔腾5g/亩,或40%快灭灵DF60g/亩等兑水30-40kg;禾本科杂草应选用6.9% 骠马水剂100ml/亩,也可用10%精骠EC,或10%瑞禾EC;如果麦田往年有节节麦等恶性禾本科杂草,建议使用3%世玛DF20-30ml/亩兑水30-40kg进行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