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近500亿美元
1月24日,农业部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1至12月,我国农产品出口632.9亿美元,进口1124.8亿美元,贸易逆差为491.9亿美元,同比扩大44.2%。其中小麦、玉米、稻谷和大米等谷物进口量大幅上升,净进口1296.7万吨,增长3.1倍。食用油籽进口超6200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口近1000万吨。其中大豆进口5838.5万吨,同比增11.2%,进口均价为每吨599.3美元,上涨5.8%。按照海关总署1月21日发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粮食(包括谷物、大豆等)进口量总计8025万吨,进口额421.4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25%。
本经济研究室根据我过有关部委近期发布或透露的数据估算,2012年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大体为88%、谷物自给率大体为97.5%。
(二)《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公布2012年12月26日,国务院办公室厅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以水稻、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等5种主要粮食作物和蔬菜、棉花、油菜、花生、甘蔗、苹果、柑橘、梨、茶树、麻类、蚕桑、花卉、香蕉、烤烟、天然橡胶等15种重要经济作物为重点,开展相关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评价与利用,挖掘高产、优质、抗病虫、营养高效等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功能基因;坚持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培育适宜不同生态区域和市场需求的农作物新品种;开展种子(苗)生产轻简化、机械化、工厂化以及加工贮藏、质量检测、高产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控、品质测试等相关技术研究,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其中,到2020年大豆的科研目标是:培育年推广面积超过500万亩的新品种3-5个;商品化供种率达到60%。科研重点是:开展抗逆性鉴定和适应性评价等技术研究与应用;在东北地区重点选育一批高油、高蛋白品种,在黄淮海地区重点选育一批高蛋白、多抗品种。
2013年1月28日,农业部在介绍《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将从四方面推进种业规划落实:一是强化合力推动。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委合力推进规划落实,并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和特点,将规划落到实处。二是加大种业投入。加强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提高种子资源保存和评价能力水平;加大企业商业化育种体系投入,支持建设育种研发中心、测试体系;加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投入,提高基地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加强种子管理能力投入,完善农作物品种试验体系、新品种引进示范体系、种子检测体系的建设。三是支持企业发展。深入推进科企合作,加快提升企业科研育种能力。利用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落实各项金融、税收、保险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政策,建立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四是强化种子管理。加强种子相关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协作监管机制,开展打假护权专项整治行动。
(三)《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印发,大豆成重点关注作物之一
2012年12月29日,国务院印发了《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把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等目标。《规划》在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方面提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增强生物农业竞争力”,任务包括:提升生物育种核心竞争力。大力开发主要农林动植物的高产、优质、多抗、高效新品种,重点推动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油菜、马铃薯和猪、禽、牛、羊、水产等动植物重大新品种的培育、扩繁与产业化。加快推进分子育种、细胞育种、航天生物工程、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快培育推广超高产、多抗、优质专用、易储耐藏、营养强化等新品种。大力发展果蔬、花草和林木等生物育种高端产业群。发展良种繁育、加工与检测等先进规模化生产装备与技术。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生物种业品种研发、繁育与示范,规范种子生产、加工、销售与服务平台,建设市场主导的品种权转让交易公共平台,完善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生物种业技术体系。
(四)预计2012/13年度巴西大豆丰产,中国大豆进口量创纪录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1月作物供需报告显示,2012/13年度巴西大豆产量将达到8250万吨,创历史新高。1月23日,巴西分析机构Agroconsult表示,2013年初巴西大豆产量有望达到8400万吨。相比之下,上年的实际产量为6640万吨。国际谷物理事会(IGC)预计今年巴西大豆播种面积增长约9%,产量将增长25%,达到创纪录的近8300万吨。
1月21日,国际谷物理事会表示,2012/13年度(10月到次年9月)中国大豆进口量将增长6.8%,达到创纪录的6100万吨,这将推动全球贸易创下新高。同时,国际谷物理事会预计今年中国的大豆消费量将增长6%,达到7510万吨。1月29日,《油世界》预计,中国2012/13年度大豆进口量将增至6200万吨,将高于2011/12年度的5920万吨及2009/10年度的5030万吨。美国农业部1月份预估2012/13年度中国大豆的进口量为6300万吨。
表1:全球大豆年度供需平衡表(USDA2013年1月预估,单位百万吨)
期初库存 | 产量 | 进口量 | 国内压榨 | 使用总计 | 出口量 | 期末库存 | ||
世界 | 2011/12年度 | 69.92 | 238.73 | 93.08 | 226.81 | 256.20 | 90.42 | 55.10 |
2012/13年度 | 55.10 | 269.41 | 96.51 | 232.44 | 262.67 | 98.90 | 59.46 | |
美国 | 2011/12年度 | 5.85 | 84.19 | 0.44 | 46.35 | 48.81 | 37.06 | 4.61 |
2012/13年度 | 4.61 | 82.06 | 0.54 | 43.68 | 46.94 | 36.61 | 3.67 | |
其他国家 | 2011/12年度 | 64.07 | 154.53 | 92.64 | 180.46 | 207.39 | 53.36 | 50.50 |
2012/13年度 | 50.50 | 187.36 | 95.97 | 188.76 | 215.74 | 62.30 | 55.79 | |
主要出口国 | 2011/12年度 | 45.63 | 110.96 | 0.15 | 73.97 | 78.77 | 46.88 | 31.08 |
2012/13年度 | 31.08 | 144.25 | 0.27 | 77.60 | 82.58 | 54.50 | 38.52 | |
阿根廷 | 2011/12年度 | 22.87 | 40.10 | 0.00 | 35.89 | 37.50 | 7.37 | 18.10 |
2012/13年度 | 18.10 | 54.00 | 0.00 | 38.20 | 39.85 | 11.00 | 21.25 | |
巴西 | 2011/12年度 | 22.69 | 66.50 | 0.13 | 36.94 | 40.04 | 36.32 | 12.97 |
2012/13年度 | 12.97 | 82.50 | 0.25 | 36.90 | 40.10 | 38.40 | 17.22 | |
主要进口国 | 2011/12年度 | 15.82 | 17.29 | 82.92 | 81.84 | 98.54 | 0.35 | 17.15 |
2012/13年度 | 17.15 | 15.12 | 86.26 | 86.20 | 103.00 | 0.35 | 15.18 | |
中国 | 2011/12年度 | 14.56 | 14.48 | 59.23 | 60.97 | 72.07 | 0.28 | 15.92 |
2012/13年度 | 15.92 | 12.60 | 63.00 | 65.65 | 76.83 | 0.30 | 14.39 | |
欧盟27国 | 2011/12年度 | 0.60 | 1.29 | 11.81 | 12.15 | 13.10 | 0.04 | 0.55 |
2012/13年度 | 0.55 | 0.95 | 11.30 | 11.65 | 12.55 | 0.03 | 0.22 | |
日本 | 2011/12年度 | 0.17 | 0.22 | 2.76 | 1.96 | 3.00 | 0.00 | 0.15 |
2012/13年度 | 0.15 | 0.22 | 2.75 | 1.89 | 2.92 | 0.00 | 0.20 | |
墨西哥 | 2011/12年度 | 0.05 | 0.21 | 3.40 | 3.55 | 3.59 | 0.00 | 0.07 |
2012/13年度 | 0.07 | 0.20 | 3.35 | 3.57 | 3.60 | 0.00 | 0.02 |
数据来源:USDA。
二、生产状况
(一)国内生产状况
本月内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较强,中东部和新疆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且雨雪天气较多,不利畜牧业和设施农业生产。北方冬小麦大部已越冬,底墒充足,强降温对小麦安全越冬影响不大。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多阴雨寡照天气,部分地区土壤持续过湿,不利油菜、露地蔬菜生长及水果采收。西南地区东部光温匹配正常,大部墒情适宜,气象条件总体利于冬小麦等作物生长;南部持续少雨,部分地区旱情露头。全国主要农区农业气象条件如下:西北、东北、内蒙古:大部地区气温偏低、降雪天气较多,新疆北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大部最大积雪深度达15~50厘米。降温、降雪天气不利设施温棚防寒保暖和牲畜越冬,部分牧区积雪覆盖较厚,造成牲畜野外采食、饲料运输困难。
华北、黄淮:大部农区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其中河北、山东降水偏多1~2倍,利于土壤增墒保温。目前冬麦区大部底墒充足,加之冬小麦抗寒锻炼充分,降温过程对冬小麦安全越冬影响不大。
江淮、江汉:大部地区上旬多晴好天气,前期土壤过湿状况得到改善,利于冬小麦、油菜冬前生长和设施农业生产。中旬开始出现阶段性阴雨寡照天气,部分地区土壤持续过湿,造成部分小麦、油菜根系发育不良、长势偏弱,大棚蔬菜生长发育也受到不利影响,同时棚内湿度较大导致部分蔬菜病害加重发生。
江南、华南:江南大部上旬光温匹配较好,部分地区土壤过湿状况得到改善;中旬开始多低温阴雨寡照天气,部分地区土壤过湿持续或加重,不利油菜和露地蔬菜的正常生长。华南月内出现阶段性阴雨寡照天气,不利蔬菜等冬种作物和水果成熟采收;下旬出现2次较强降温过程,华南东南部的香蕉、菠萝以及广西北部部分柑橘等发生不同程度寒害。
西南:西南地区东部气温正常或略偏低,大部土壤墒情适宜,气象条件总体对小麦和油菜苗期生长较为有利;下旬的2次降温过程致使高海拔地区蔬菜受冻。西南地区南部气温偏高,降水持续偏少,土壤墒情下降较快,云南西北部部分地区出现旱情,不利小春作物生长。
(二)国际生产状况
巴西:1月25日,巴西咨询机构Safras & Mercado发布的预测显示,2012至2013年度,巴西大豆产量可望达到8468万吨,较前一年度增产25%。据Safras & Mercado估计,本年度巴西大豆种植面积为2754.3万公顷,比前一年度增加9%。气候条件良好和降雨丰沛被认为是大豆今年有望增产的主要原因。此外,国际粮价攀升也刺激了种植面积增加。
从种植区域看,预计巴西中西部的马托格罗索州产量将达到2512万吨,在全国居首位;预计去年遭遇大旱的南部地区增产幅度最大,其中巴拉那州预计产量为1440万吨,增长39%;预计南里奥格兰德州产量为1260万吨,增产91%。受南部地区大旱影响,巴西大豆在2011至2012年度严重欠收,仅为6776万吨,比前一年度减少10%。
阿根廷:2012/13年度初期降雨过量,耽搁了阿根廷大豆播种,引起市场担心大豆减产。不过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称,近来天气晴朗干燥,使得表层土迅速干燥,农户加快了大豆播种步伐。该交易所称,布宜诺斯艾利斯州西部地区的农户利用干燥天气加快了播种步伐,其中包括低地地区。上年大豆产量为4010万吨,因为干燥天气导致大豆单产下降。据阿根廷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1月25日,阿根廷大豆播种工作完成了97%。相比之下,一周前的播种进度为96%,上年同期为98%。阿根廷农业部预计本年度大豆播种面积为1970万公顷。美国农业部预计2012/13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为5400万吨。
美国:据1月11日公布的USDA作物生产报告显示,2012/13年度美国大豆种植面积预估为77.2万英亩,高于上一年的73.8万英亩。大豆单产预估为39.6蒲/英亩(合328.6斤/亩),低于2011年的41.9蒲/英亩(合375.4斤/亩);大豆总产量为8206万吨,低于上一年度的8419万吨。
三、市场状况
(一)国内大豆购销情况
春节临近,但黑龙江大豆市场购销并不十分活跃,总体价格比较坚挺,局部地区价格略有下降。一方面是油厂获利空间提升,收购大豆意愿增强,对大豆水分适当放宽,要求水分15%以内,吸引农民卖豆,但由于价格偏低,影响农民卖豆的积极性,致使收购大豆数量有限;另一方面是国家临储收购大豆仍在继续,依然托住市场价格底部,加之部分农民仍有惜售心理,致使大豆市场下降空间有限。目前,省内国储库收购临储大豆收购价格主要集中在2.30元/斤,收购量不大。
据黑龙江省粮食局统计,截止到1月20日,全省累计收购大豆221万吨,同比减少120万吨,收购量占商品量的65.27%,近期省内大豆收购进度有所放慢,主要春节临近,部分贸易商停止收购,国储及油厂收购大豆价格相对较低,农民不认可,销售大豆热情不高。
(二)产区价格
本月国内大豆收购价格稳中有涨,市场购销趋活跃。据监测,1月24日全国大豆收购价格指数为122.62(如图2)。2013年1月全国大豆收购价格指数明显高于2011、2012年同期水平(如图3)。另外,根据对黑龙江豆农销售价格的跟踪监测显示,2013年1月份豆农销售均价较2012年12月略涨,1月20日黑龙江豆农销售均价为4660元/吨,但明显高于2012年同期水平(如图4)。此外,国内主要产区收购价格稳中有涨 (如表2);国内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分销价格较稳(如表3);国际大豆价格震荡运行(如表4)
表2:2013年1月国内主要产区价格情况(单位:元/吨)
地区 | 等级 | 价格类型 | 产地 | 13-01-24 | 周同期 | 月同期 | 年同期 |
哈尔滨 | 国产三等 | 油厂收购价 | 本地产 | 4640 | 4640 | 4540 | - |
牡丹江 | 国产三等 | 油厂收购价 | 本地产 | 4600 | 4600 | 4540 | - |
佳木斯 | 国产三等 | 粮点收购价 | 本地产 | 4560 | 4560 | 4520 | - |
表3:2013年1月国内各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分销价格(单位:元/吨)
地区 | 等级 | 价格类型 | 产地 | 13-01-24 | 周同期 | 月同期 | 年同期 |
大连港 | 进口普通 | 港口分销价 | 南美 | 4550 | 4550 | 4550 | - |
天津港 | 进口普通 | 港口分销价 | 南美 | 4600 | 4600 | 4600 | - |
广东港 | 进口普通 | 港口分销价 | 南美 | 4600 | 4600 | 4600 | - |
表4:2013年1月国际大豆价格
项目 | 2013-01-23 | 周同期 | 月同期 | 年初 |
期货价格(美元/吨) | 528.01 | 527.79 | - | 515.51 |
FOB价格(美元/吨) | 564 | 564.6 | - | 557.2 |
到国内综合成本(元/吨) | 4538 | 4541 | - | 4484 |
(三)进出口情况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12月中国进口大豆589万吨,较上月增41.6%,较去年同期增长8.67%。1-12月累计进口总量5838万吨,同比增长11.2%(如表5)。根据商务部2012年12月31日发布的大宗农产品进口信息数据显示,预计1月份中国进口大豆装船176.21万吨,到港390.78万吨(如表6)。
表5:2012年1-12月国内大豆进口情况(万吨)
月份 | 进口数量 | 较上年同期(%) | 月份 | 进口数量 | 较上年同期(%) |
1月 | 461 | -10.2% | 1月 | 461 | -10.2% |
2月 | 383 | 65% | 1-2月 | 844 | 13.3% |
3月 | 483 | 37.6% | 1-3月 | 1327 | 21.0% |
4月 | 488 | 25.77% | 1-4月 | 1815 | 22.3% |
5月 | 528 | 15.78% | 1-5月 | 2343 | 20.7% |
6月 | 562 | 40% | 1-6月 | 2905 | 22.5% |
7月 | 587 | 4.44% | 1-7月 | 3492 | 20.1% |
8月 | 442 | -2.03% | 1-8月 | 3934 | 17.4% |
9月 | 497 | 20.3% | 1-9月 | 4430 | 17.7% |
10月 | 403 | 5.77% | 1-10月 | 4834 | 16.6% |
11月 | 416 | 3.2% | 1-11月 | 5249 | 12.8% |
12月 | 589 | 8.67% | 1-12月 | 5838 | 11.2% |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表6:2013年1月国内进口大豆装船及到港预计情况(吨)
装船情况 | 到港情况 | ||
装运港 | 装船数量 | 中国口岸 | 到港数量 |
阿根廷 | 0.00 | 华北区 | 488535.37 |
巴西 | 60000.00 | 东北区 | 279167.62 |
美湾 | 677665.26 | 华东区 | 2197715.93 |
美西 | 939700.00 | 中南区 | 942402.01 |
待确定和其他 | 84756.00 | 西南区 | 0.00 |
西北区 | 0.00 | ||
待确定 | 0.00 | ||
合计 | 1762121.26 | 合计 | 3907820.94 |
数据来源:商务部。
四、影响因素
(一)政策因素
1月16日,财政部公布了重新修订的《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对农业企业获得资金支持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各地财政部门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应当遵循以农民为受益主体的原则”。2008年财政部设立现代农业资金,到2012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拨付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381亿元,2013年,这一专项资金的预算指标为69.3亿元。除了财政部下发的资金,各地方还有配套的专项资金。
1月23日,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2013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重点修改完善:一是倡导各省继续开展“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资金兑付方式试点;二是强化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按照“有进有出”原则,对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进行微调,由12大类46个小类180个品目调整为12大类48个小类175个品目;四是进一步突出补贴重点,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五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联合监管机制,严惩违规行为。
1月30日,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2013年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经报请国务院批准,2013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2元、135元和150元,比2012年分别提高12元、10元和10元。
(二)国际供需
巴西分析机构Agroconsult表示,2013年初巴西大豆产量有望达到8400万吨。相比之下,上年的实际产量为6640万吨。《油世界》也表示,由于巴西大豆产区天气整体良好,《油世界》预计2013年初巴西大豆产量为8150万吨,高于十二月份预测的8100万吨,也高于上年的实际产量6680万吨。最新的天气预报指阿根廷产区将有降雨,缓和了对干燥情况加重的担忧。
南美大豆产量预期持续向好,国际需求强劲也不容小觑。USDA最新报告显示,截至1月10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量为1,280,200吨,较上周增长9%,较4周均值增长11%。国际谷物理事会(IGC)也表示,2012/13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将增长6.8%,达到创纪录的6100万吨,这将推动全球贸易创下新高。在新季大豆上市之前。短期内全球供需矛盾还会进一步凸显。
(三)压榨利润
本周(1月18日-24日)油粕价格震荡运行,油厂进口大豆压榨利润有所回升。其中进口大豆加工利润油厂盈利水平约-54元/吨,较上周同期上涨26元/吨;国产大豆加工利润盈利水平约33元/吨,较上周同期持平。
(四)港存及海运费情况
本周(1月18日-24日)港口大豆库存数量下跌。根据监测,当前国内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库存约522.2万吨,较上周下滑4.7万吨。本周国际粮船运费持平,据监测,目前美湾至中国港口国际粮船运费为43.5美元/吨,较上周同期持平;南美至中国港口国际粮船运费为37.01美元/吨,较上周同期持平。
(五)国内经济形势
国内 PMI指数1月份升至51.9,连续三个月超过荣枯分水岭,同时也创下24个月新高;财政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增长12.8%,增幅较去年大幅回落12.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GDP增速;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均超过GDP7.8%的实际增速;由此可见国内经济虽然受全球经济疲软影响,但依旧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复苏势头也逐渐向好。
(六)国外经济形势
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欧债危机影响仍在。美众议院通过法案临时上调债务上限,但仍面临财政危机;西班牙第四季度GDP较前一个季度下滑0.6%。连续六个季度出现萎缩;普华永道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受访的千名企业仅有36%的受访者对企业在未来12个月中的营收增长前景“非常有信心”,低于去年40%的比例,这是该调查数据连续第二年下滑;另有20%的CEO持悲观看法,比例与去年大体相当;全球经济前景难见乐观,短期内大宗商品市场行情也难见抬头,农产品市场也将承压运行。
1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对全球经济进行了最新预测。该报告指出,2013年,压抑全球经济活动的因素预计将消退,因此全球增长将加快。然而,相比2012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的预测,经济回升预计将更为缓慢。政策行动已缓解了欧元区和美国的最紧迫的危机风险,但经济在持续收缩之后迟迟未能复苏。尽管日本已陷入衰退,但预计刺激措施将在短期内促进增长。同时,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政策支持了增长的小幅回升,但其他经济体继续面临外部需求疲软和国内瓶颈。如果危机风险不变为现实、金融状况继续改善,全球增长可能强于预期。然而,下行风险依然相当大,这些风险包括,欧元区可能再度遭受挫折以及美国近期过度财政整顿的风险。政策行动必须迅速应对这些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