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农业科学院欢迎您!
宿州市当前小麦苗情调查报告

作者:nky   发布时间:2019-03-13 11:58:29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字体大小:【     】 打印

 

为了解连阴雨天气对宿州市小麦返青拔节期间生长影响及宿州市小麦生产情况,2019年3月6日-8日,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小麦一所科研人员在苗青松副院长带领下,对我市埇桥、泗县、灵璧、砀山等县区种粮大户及农户进行了苗情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当前小麦基本苗情

 冬小麦播种以来,农业气象条件总体利弊相当。秋收期前期全市天气晴好,降水偏少,旱情持续发展,农民积极抗旱播种,播种出苗后降水缓解旱情,光温配置基本适宜,有利于小麦苗期生长;越冬前遭遇寒潮和雨雪天气,部分田块遭受冻害。目前,各地小麦苗情总体较去年偏好,长势接近常年,小麦分蘖数基本在3-4蘖,早播苗6-7叶一心,晚播苗4-5叶一心。

 二、当前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群体差别大、地块之间苗情差别显著。调研中发现,农户有早播的习惯(一般在10月上旬),且播种量较大(20公斤左右),导致田块群体过大,分蘖多,次生根较少,晚播麦田生长正常。旋耕麦田分蘖缺位,地上地下生长不协调。

(二)草害较重。调研中发现田间杂草较多,特别是晚播田块,年前草龄较小,返青前遇连阴雨,没能及时除草。

(三)冻害有所发生。调研中发现部分田块冻害发生,冬季气温低,早播田块及偏春性品种地块叶片发黄,但返青后,气温回升,小麦生长发育快,目前冻害影响基本解除。

(四)小麦纹枯病偏重发生。从田间调查情况来看,播种早、群体大的田块发病重,北部沙质土壤区域发病较为普遍。究其原因,一是小麦品种普遍抗性不强;二是小麦越冬期雨水较多,土壤墒情充足,麦田湿度较大,有利于纹枯病病菌侵染蔓延。

(五)部分种粮大户缺乏田间指导。目前很多的农业技术培训,只停留在室内培训,邀请专家,讲过就走,不注重结果,培训对象听过后仍然我行我素,缺乏技术指导的最后一公里。

 三、根据当前苗情,提出以下技术措施

(一)控旺培壮。对播种偏早、基肥足、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和分蘖少、植株偏高、叶片细长的假旺苗,要采取化控等措施,控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发育。       

(二)适当追肥。对底肥不足、群体小、生长较弱和晚播弱苗田,应追施尿素6-10公斤或喷施叶面肥。促进弱苗转化升级。

(三)已发生冻害的田块,及早亩追施尿素8-10公斤,最大限度地减轻冻害造成的影响。

(四)化除。小麦拔节前及早进行化学除草,化除应选择在日平均气温8℃以上晴天进行,喷雾要均匀,不可重复施药。小麦拔节后对药剂十分敏感,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以免发生药害。

(五)纹枯病防治。小麦纹枯病防治应在3月份进行,应选择天气晴好、气温较高、无风或微风露水重的早上进行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淋到发病部位。药剂防治:亩用有效成分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4%+16亿个/克)20克,或烯唑醇6克,或苯甲·丙环唑6-9克或井冈霉素10克,或丙环唑10克,或噻呋酰胺10-15克。

 

(院小麦一所  张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