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所即杂粮室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是农科院主要科研科室之一。主要科研任务是进行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栽培,2007年经过有关专家推荐评审杂粮室被评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依托单位,首批设立为宿州玉米综合试验站。目前该站是安徽省唯一的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现有高级职称专家1名、中级职称人员3名,高级技工2名、中级技工1名。先后承担国家农业部、省农委组织的普通玉米、鲜食玉米、青贮玉米区域试验、预备试验,筛选出许多优良品种(如掖单2号、豫玉22、农大108、鲁单981、郑单958、蠡玉16、隆平206等)用于大田推广,社会效益巨大。育成的玉米新品种有皖玉1号,宿单3号、宿单9号、安农8号、宿糯2号、宿单16、国审宿糯1号等。引进推广玉米新品种19个,累计增收玉米500多万吨,产生社会效益62亿元,其中烟单14号、掖单2号的引进推广使我省耕作制度由2年3熟改为1年2熟,有效提高了单位收获面积和土地产出率,获省星火计划2等奖。承担的省科技厅“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通过技术集成组装配套了“淮北地区夏玉米亩产600公斤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项目推广后已产生社会效益3.4亿元。我室先后被农业部评为“九五”、“十五”先进承试单位、“黄淮海区标兵单位” 等,并获省科技进步2等奖和星火计划2等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4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1等奖1项,2、3、4等奖多项。省及省以上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近50余篇。每年在省内、省外举办各类玉米技术培训班20余次,受训5000人次以上,有力地推动了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