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与稀棵大穗型品种比较,在每亩(667m2,下同)种植4500棵以上的密植情况下,能够表现高产、稳产、抗倒的玉米品种为耐密型品种。耐密型品种有以下主要特点:
(1)从外观看,植株紧凑挺拔,叶片往上冲,叶与叶之间的距离拉的开,顶端的雄穗较小,容易通风透光;茎秆坚硬并有一定的弹性,穗位低,根系发达,较抗倒伏、倒折;在密植情况下,空杆少,果穗大小均匀、秃尖较小,籽粒饱满。
(2)从适应能力看,不但抗倒伏,而且受阴雨寡照天气的影响小,能够在中、高地力水平的地块上充分发挥增产的潜力,适应简易栽培和机械化作业要求。
(3)从产量看,良种良法配套,可比当前普遍的大田产量增产10%以上。
生产上要选择通过国家审定或省(市)级审定的耐密型品种。在密植时需注意几个要点:
(1)因地制宜。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包括京、津、唐夏玉米区)、东北春玉米区以及西北灌溉玉米区等,土壤肥力和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优先推广耐密型品种。在西南等阴雨寡照天气较多的地区、干旱瘠薄的地区和一些适合稀植的特殊生态区,仍要以大穗型的稀植品种为主,但可适当的增加点密度。在麦田套种区,难提高种植密度,提倡增加夏直播面积,推广夏玉米贴茬直播技术,便于种植耐密型品种,夺取高产。
(2)合理密植。一是要依据品种的适宜密度。耐密型品种也有各自适应的密度范围,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密度。二是考虑生态和地力条件。目前,在一般地力水平下,黄淮海夏玉米区可种到每亩4000-5000棵,东北春玉米区可种到每亩3500-4500棵,西南区可种到每亩3500-4000棵。在肥水和管理条件好的地块,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些密度。三是在密植时,提倡先考虑缩小行距,再考虑缩小株距。四是推广机械化播种,有利于精准定苗,保障适宜密度。
(3)科学管理。适量的增施肥料和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当播种、拔节和花期等关键时期缺雨干旱时,及时灌溉,才能充分发挥耐密型品种的增产潜力。
(4)适期收获。过早收获时,玉米籽粒灌浆不足、含水率偏高,造成瘪粒、霉粒、破损粒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商品品质。因此,要等玉米充分成熟后,再采用机械等方式及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