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响,万物长。惊蛰后,春天已进入温风如酒的醉人时节,唐诗云“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我市各级农技人员抓紧天气转暖的有利时机,热情帮助农民科学种田。近日,记者随市农科院的农技专家来到埇桥区朱仙庄镇,深刻感受到“农技下乡”给老百姓带来的喜悦——
走进广袤无垠的田野,田间地头小麦生机勃勃,茁壮成长。3月4日,记者跟随市农科院研究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宿州小麦综合试验站站长吴兰云一行,来到了埇桥区朱仙庄镇六合村的田间地头,到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吴兰云即时办起了“田间课堂”,指导农民春耕备耕,加强小麦田管。
“专家,天气转暖,麦田管理应该注意些什么?”村民罗书荣急切地“讨教”。
“初春,小麦红蜘蛛、枯萎病易发,应及时喷洒农药……”吴兰云被村民围得水泄不通。
“我家小麦叶片看起来宽大,但根部显得瘦弱,是不是假旺苗?”
“这就是小麦生长的‘头重脚轻’现象,地上、地下生长不协调,根系发育不良。小麦拔节时适当多施一点拔节肥可以减少损失。”
“专家,你看看人家小麦绿油油,我家小麦为啥发黄呢?”村民杨丙利拉着专家的手,硬是往自家田地里拽。“这主要是因为播种时土壤太松散,肥料下沉,小麦根部没有得到充分的养分,小麦拔节时及时追施拔节肥就可以了。”
“田间设课堂,农民喜洋洋。懂科技就是好,科技让俺年年获丰收。”罗书荣难掩心中的喜悦,“如今党和政府想着法子让咱老百姓致富,大家一定要好好学啊!”
“与传统农技培训方式相比,‘田间课堂’采用‘启发式’‘互动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面对面地传经送宝,好教好学好懂。”吴兰云介绍说,“春季田间管理从现在开始到4月上旬,重点是搞好追施小麦拔节肥这项工作。每亩追施尿素10到15斤,可增产100到200斤。”
据吴兰云介绍,开春以来,市农科院先后多次召开农业生产专题会议,组织专家开展技术讲座、现场咨询,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当前小麦、油菜等在地农作物田间管理,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因地制宜,科学调控肥水,加快苗情转化升级,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有效促进了全市农作物丰产丰收。
(转载2016年3月8日拂晓报 记者 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