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农业科学院欢迎您!
2013 前三季度国内外小麦产业发展特点与展望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0-28 15:53:30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字体大小:【     】 打印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

2013年世界小麦产量再创新高,消费略有增长,库存水平大幅回升,供需形势转为相对宽松,前三季度国际小麦价格呈下行趋势;国内小麦总体供需平衡有余,市场价格稳中有升,进口同比下降。受全球小麦供需形势好转影响,预计后期国际小麦价格将震荡下行;国内小麦市场供应相对充足,受最低收购价提高及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小麦价格将稳中趋涨。

一、世界小麦产业发展特点

(一)2013 年世界小麦产量增长明显,再创历史新高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0月预测,预计2013年世界小麦产量为7.05亿吨,比上年增长7%,成为历史第一高产年。产量增加大部分来自独联体国家,其中俄罗斯小麦产量同比增长37%,乌克兰同比增长34%,哈萨克小麦产量也从上年减产水平上恢复,同比增长66%。分区域和主产国看,欧盟国家小麦产量同比增长8%,达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亚洲主要小麦生产国产量较上年增长9%;美国遭遇不利天气导致小麦同比减少7%;加拿大小麦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将创1996年以来最高水平;澳大利亚小麦产量同比增长11%。

(二)世界小麦消费略有增长,库存水平大幅回升

预计2013年世界谷物消费量达到24.15亿吨,较上年增长3.3%。其中,直接消费量为10.94亿吨,较上年增长1.3%,小麦和大米直接消费量分别为4.79亿吨和4.09亿吨,占谷物直接消费的81%;饲用消费量为8.5亿吨,较上年增长5.3%;其他消费量(包括损耗)为4.71亿吨,较上年增长4%。2013年世界小麦消费量为6.95亿吨,比上年增长1.2%。消费量增长主要由于一些国家饲用消费需求仍然较为旺盛。由于产量增加,预计2013年世界小麦期末库存量将达到1.63亿吨,较上年增加800万吨,增幅为5.2%,库存增加主要来自中国和欧盟。库存消费比为24.5%,较上年增长0.8个百分点。主要出口国库存消费比为12.6%,较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三)世界谷物贸易量略有增加,小麦贸易量同比增长1.4%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0 月报告,预计2013 年世界谷物贸易量将达到3.12 亿吨,较上年增加480 万吨,增长1.6%。其中,小麦贸易量为1.41 亿吨,比上年增长1.4%。贸易量增加主要由于中国小麦价格高企和消费需求旺盛导致进口需求较快增长,此外埃及、肯尼亚、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国小麦进口也有所增加。从出口来看,独联体国家产量恢复将促进小麦出口,而加拿大、欧盟和美国等传统小麦出口国仍将维持上年的出口水平。

(四)国际小麦价格逐步走弱,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由于2013 年小麦产量再创新高,供需前景改善,国际小麦价格自1 月起逐步回落,但受美国等主产国不利气候及主要进口国进口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价格呈弱势盘整格局。美国墨西哥湾硬红冬麦(蛋白质含量12%)平均离岸价从1 月份的347.5 美元/吨下跌至4 月份319.25 美元/吨,跌幅为8.13%,5 月受美国冬小麦产区干旱等因素影响涨至331.2 美元/吨,6-7 月再度跌至310 美元/吨,8 月受美国春麦收获进度偏慢影响止跌回升至314.6 美元/吨,9 月略降至311.5 美元/吨。尽管价格在上年高位水平上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前三季度均价为323.74 美元/吨,同比上涨3.43%。

二、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特点

(一)秋冬种小麦面积基本稳定,种植进度快于上年

9 月22 日,农业部召开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分析了今年秋冬种生产面临的困难和有利条件。困难主要是:稳定面积的难度较大,种子供应偏紧、质量偏低,部分地区气候条件不利;有利条件是:今年秋冬种政策环境较好,国家将继续提高明年小麦最低收购价,释放政策信号,稳定农民种粮收益预期;大部分地区土壤底墒较好;市场价格较好;技术路线成熟。在国家继续提高明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等因素支撑下,预计秋冬种小麦面积基本稳定。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10 月10 日,全国已播冬小麦1.2 亿亩,完成意向种植面积的34.6%,同比快6.6 个百分点。其中,西北地区已完成65.8%,快0.5 个百分点;冀鲁豫苏皖五省已完成34.9%,快10 个百分点;西南地区播种刚开始。

(二)小麦制粉消费量略有增加,饲用消费受到抑制

近年来,我国小麦制粉消费量在逐步下降之后再次呈现上升趋势,但由于产量增长和饲用消费大幅增加,制粉消费在小麦消费中的占比稳步下降。小麦制粉消费量由2000 年的8900 万吨逐步下降至2010 年的8250 万吨,之后逐年增加,2012 年增至8650 万吨,预计2013 年将进一步增至9000 万吨。制粉消费在小麦消费中的占比由2000 年的89%降至2012 年的70%。小麦饲用消费有逐年上升趋势,从2008 年的800 万吨增至2011 年的2700 万吨,由于玉米小麦比价倒挂已经扭转,2012 年减少至2000 万吨。今年冬小麦上市以来价格上涨较快,各地小麦玉米比价持续高于1:1,小麦饲用需求受到一定抑制,预计2013 年小麦饲用消费量将继续减少至1700 万吨。

(三)小麦进口量同比减少20%,出口量有所增加

由于2012 年下半年国际小麦价格高涨,2013 年以来尽管国际价格整体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我国小麦产品进口量同比减少。据海关统计,1-8 月累计进口小麦产品213.78 万吨,同比减少20.77%;出口18.85 吨,同比增加8.23%。进口小麦产品主要来源国的数量及比重为:美95.96 万吨,占总进口量的44.89%;加拿大60.26 万吨,占28.19%;澳大利亚53.53 万吨,占25.04%。与2012 年不同的是今年小麦进口量中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优质麦占70%以上,主要用于弥补国内优质麦的供应缺口;而2012 年进口的370 万吨小麦中70%来自澳大利亚,其中90%是饲用小麦。出口小麦产品的主要目的地及比重为:朝鲜10.60 万吨,占56.26%;香港7.10 万吨,占37.65%。

(四)国内小麦价格总体稳中有升,供应相对充足

2013 年前三季度,我国小麦价格稳中有升,优普麦价差呈缩小态势。郑州粮食市场普通三等白小麦1 月价格为2440 元/吨,2 月涨至2500 元/吨,3-4 月略降至2470 元/吨,5 月略涨至2475 元/吨,新麦上市6 月价格跌至2407 元/吨,7-9 月均呈上涨趋势,9 月价格为2515 元/吨,同比上涨14.06%;前三季度平均价格为2467 元/吨,同比上涨16.69%。优质麦价格平稳上涨,从1 月的2470 元/吨涨至5月的2600 元/吨,6-7 月略跌至2582 元/吨,8-9 月小幅上涨至2638元/吨,同比上涨4.35%;前三季度平均价格为2581 元/吨,同比上涨1.39%。优普麦价差呈先扩大后收窄趋势,从1 月的30 元/吨增加至6月的183 元/吨,7 月以后价差再度缩小,9 月为122 元/吨。今年质量较好的小麦明显供不应求,同时普通小麦饲用需求减弱,促使优普麦价差拉大;进入9 月以来随着节日效应及院校开学,面粉消费进入传统旺季,普通小麦价格上涨较快,使得优普麦价差呈现缩小走势。国内小麦供应相对充足,最低收购价小麦和临时存储小麦拍卖每周进行,投放量均保持在400 万吨以上,成交率较上年大幅提高,尤其进入9 月以来,交易活跃度较前期有所提升,成交量和成交率逐次提高。

前三季度累计成交量为2504.69 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019.74 万吨,增长4.16 倍。随着世界小麦供求形势好转,2013 年以来国际小麦价格呈回落态势,国际小麦价格竞争力不断增强。2013 年1-2 月,国际小麦到岸税后价高于国内销区价,价差从334 元/吨减至34 元/吨。3 月起国际小麦到岸税后价持续低于国内销区价,价差由52 元/吨增至198 元/吨。

(五)主产区收购量同比下降,2014 年最低收购价继续提高

为保护农民利益,2013 年6 月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等省相继启动了小麦托市收购,前期收购进度快于上年,截至6 月30 日,江苏、河南等10 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2554.9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15.2 万吨。后期新麦上市量减少,各收购主体收购力度也不断减弱,收购量同比下降。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今年小麦托市预案启动时间较早,收购高峰提前,随着价格不断上涨,各地陆续停止了托市收购;二是大部分粮库轮换收购已经结束;三是制粉企业由于前期大多都有一定的库存,受资金、仓容等客观条件限制,后期收购量减少。根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9 月30 日,河南、山东等11 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5450 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313 万吨,收购量约占今年小麦总产量的45%。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2014 年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 公斤118 元,比2013 年提高6 元,提高幅度为5.36%,低于上年9.8%的增幅。

三、国内外小麦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一)国际方面

首先,世界经济仍将延续低速增长。全球经济增长仍处于低速,增长动力正在发生转变:即先进经济体的增长逐步增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已经减缓,新兴市场经济体正面临着增长减缓和全球金融条件收紧的双重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 月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平均为2.9%,低于2012 年的3.2%,而2014 年将上升到3.6%。总体看,未来全球经济有望缓慢增强,但下行风险依然存在。

其次,主产国小麦生产前景向好。截止9 月中旬,美国冬小麦种植进度已经完成了12%,达到近五年的平均进度,预期2014 年小麦播种面积将有所增加。欧洲冬季作物的气候条件良好,有利于冬小麦生长。俄罗斯小麦种植面积将与上年持平,仍保持较高种植面积。乌克兰种植条件良好,冬小麦种植面积可能较上年增加。未来天气变化将对小麦产量产生较大影响。

第三,能源价格波动走高推动小麦价格上涨。受欧元区经济好转以及地缘政治影响,前三季度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上涨。NYMEX 原油期货价格从1 月初91 美元/桶上涨至目前的102 美元/桶。国际能源署(IEA)近期上调了今年的原油需求增长预期,预计今年全球原油日需求量将增加100 万桶,较之前给出的预期多10 万桶,2014 年原油日需求量增幅约110 万桶。需求量的增加将成为能源价格上涨的有力支撑,未来仍存在较大的上涨可能性。能源价格上涨一方面会推高小麦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会刺激生物质能源快速发展,特别是玉米需求明显增加,推动粮食价格上涨。

第四,非传统因素加剧小麦价格波动。为刺激经济增长,世界各国相继实施货币宽松政策,导致全球范围内出现流动性过剩。过剩的流通性将进一步加大投机资本进行资金炒作的风险,初级产品将成为新的投机对象。由于小麦具有供需弹性低、交易规模小的特点,投机资本炒作将进一步加剧小麦价格波动。同时,美元指数走弱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国际市场上以美元计价的农产品价格。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自然灾害、市场信息、出口政策等信息迅速传递,对小麦价格变化形成放大效应。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从供求形势看,全球小麦产量再创新高,消费量略有增长,供需形势由相对偏紧转为较为宽松。从贸易形势看,主要进口国小麦进口增加,独联体国家产量恢复增加国际小麦供应,未来世界小麦贸易量将有所增加。从价格走势看,供需形势好转,国际小麦价格将呈走低趋势。

(二)国内方面

首先,中国经济将保持适度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主要指标处在合理区间,有利于调结构、促改革。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其中,一季度经济增速为7.7%,二季度为7.5%,三季度7.8%。预计四季度经济会继续回升向好,但由于基数较高的原因,增速可能比三季度稍微回落,全年增速应该会高于7.5%的调控目标。这种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基调为国内小麦供求及价格走向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次,最低收购价的提高支撑小麦价格。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国家发改委于10 月12 日公布2014 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小麦(三等)每50 公斤118 元,比2013 年提高6 元,提价幅度低于2011 和2012 年。最低收购价的提高将对小麦市场价格形成有力支撑。

第三,生产环节成本明显增加。除种子、机械作业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外,人工成本也显著增加。据部分种粮大户和粮食合作社反映,过去雇用劳动力的工资为60-80 元/天,现在上升到100-120元/天,农忙时节150 元/天也很难雇佣到工人。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导致工价上扬和农忙时雇工难。

第四,市场粮源不断减少。随着托市收购政策执行结束,市场流通的小麦余粮减少,农户手中存粮所剩无几,且大部分是留作口粮,贸易商手中也已不多。另一方面,9 月以来面粉消费需求转旺,加工

企业原粮采购力度加大,局部地区小麦供需矛盾开始显现。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从供求形势看,在供应相对充足、消费较为平稳的背景下,国内小麦总体供需平衡有余,局部地区供应或略显紧张。从价格走势看,受最低收购价提高及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国内普通小麦价格将呈上涨趋势。从贸易形势看,由于国际小麦价格优势不断增强,且国内优质麦需求强劲,预计后期我国小麦进口将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