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农业科学院欢迎您!
关于灾后玉米栽培技术措施的建议

作者:nky   发布时间:2020-08-06 08:32:09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字体大小:【     】 打印

 

宿州市农业科学院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宿州综合试验站

6月中旬以来,特别是7月中下旬,我市平均降雨量已达近500mm,部分农田土地不平整,土壤水分饱和后排水不畅,部分地区数十亩甚至上百亩连片受灾并不鲜见。特别是部分田块局部地点渍涝灾害较为严重,受灾田块分布广泛,埇桥区、灵璧县、泗县南部、萧县、砀山县北部相对受灾偏重。严重受灾田块减产或绝收已成定局,这对我市秋粮生产提出了严峻挑战,为完成全年粮食稳中有增目标,做好灾后农业生产自救,将灾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特提出救灾田管及改种建议如下。

一、加强田管,促进受灾玉米快速恢复生长

(一)立即开展受灾积水田块清沟沥水工作。

(二)加强灾后田管。对受灾田块,县、乡基层农技部门要及时引导农户开展田间管理,每亩增施20公斤左右速效氮肥,并配合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赤霉酸等生长调剂剂,缓解渍涝为害。

(三)及时开展防病治虫工作。作物受涝渍后,植株活力下降,易受病菌侵染,南方锈病、青枯病、叶斑病等喜湿病害有偏重发生可能,应能防早防,同时因连续降雨,虫害防治窗口期后移,草地贪夜蛾、二代粘虫等为害发展较快,应尽快在天气晴好后开展虫害防治。可喷施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防治叶部病害,喷施高效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茚虫威等防治虫害。应加强病虫测报,适时防病治虫,控制病虫害暴发流行。

二、因灾绝收田块的补改种技术

8月上旬前可重点改种绿豆、饲用玉米、鲜食玉米、马铃薯和蔬菜。适宜的蔬菜种类为:黄瓜、番茄、菜豆、空心菜、大白菜、小白菜、棵白菜、秋萝卜等。

8月10-20日可重点改种荞麦、速生蔬菜和反季节棚室蔬菜等。如食用菌、白菜、青花菜、芫荽、菠菜、黄瓜等蔬菜品种。

(一)改种鲜食玉米。选用早熟适宜本地品种,生育期为75天左右,可选用宿糯1号、宿糯2号、苏玉糯2号、苏玉糯5号、苏玉糯1号、彩甜糯6号、京科糯2000、凤糯2146、皖糯5号、珍珠糯8号等品种。补种最迟可到8月初。抢时抢墒,宜早不宜迟,鲜食玉米种植密度为3500-4000株/亩。改种鲜食玉米要“一促到底”,加强肥水管理,确保快速生长。

(二)改种毛豆。毛豆采收期比常用大豆提早15~30天,可以作为涝渍灾后补种作物。可选用生育期短宜本地种植的早熟毛豆品种,生育期为65-70天,可选用科蔬一号、95-1 和理想M-7、九月寒、浙鲜85等毛豆品种,补种最迟可到8月上旬,抢时抢墒,宜早不宜迟,改种毛豆适当增加密度,一般亩保苗2.8-3万株。

(三)改种杂豆。宿州市可以种植的杂豆种类较多,有绿豆、红小豆、饭豆和豇豆等。可选用生育期短的早熟高产品种,如中绿1号(绿豆)、中绿4号(绿豆)、中绿6号(绿豆)、宁豇3号(豇豆)、盖地红(豇豆)、八月寒(豇豆)等品种,播种不迟于8月中旬。抢时抢墒,宜早不宜迟,改种杂豆适当增加密度,一般亩保苗1.5万株左右。

(四)改种秋马铃薯。马铃薯生育期短,产量高,效益好,是补种、改种的优选作物之一。利用秋季温光资源种植秋马铃薯,选用中早熟品种,60天即可采收,一般8月中旬种植,最迟种植时期不迟于9月上旬。一般行距60厘米,株距20-2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