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春季蔬菜稳产保供和高效生产,国家大宗蔬菜宿州综合试验站、安徽省蔬菜体系宿州淮北综合试验站、宿州市农科院园艺所提出如下春季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1、研判市场需求,备好健康种苗
根据销售市场或消费者的需求变化,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土壤条件和自己种植能力的蔬菜种类进行生产,可选择的蔬菜种类包括:番茄、辣椒、茄子等茄果类蔬菜,黄瓜、丝瓜、西葫芦等瓜类蔬菜,春白菜、春甘蓝、苋菜等叶菜蔬菜和豇豆、四季豆、菜用毛豆等豆类蔬菜等,并按照种植时间要求,及早培育或订购健康种子、种苗。建议采用集约化育苗技术,培育蔬菜优质壮苗。
2、抢抓关键时期,及时清园换茬
春季是蔬菜茬口衔接的关键时期,要抓住“寒尾暖头”,及时做好莴笋、芹菜、芫荽、花菜、菠菜、萝卜、甘蓝等越冬蔬菜的收获销售工作,以防抽薹开花而造成损失。收获后应立即清洁田园,将上茬残体和杂草等尽可能都清除出菜地。根据作物产量、茬口及土壤肥力条件,综合考虑有机肥施用量、土壤养分供应,提倡施用优质有机堆肥,增施农用微生物苗菌剂,适当调整氮磷钾化肥用量。根据种植的不同蔬菜种类进行整地,防控土传病害,提高整地质量,适时移栽定植或播种。栽植前20~30天覆盖防雾滴、防老化的多功能薄膜,促进地温回升。
3、根据作物种类,做好田间管理
新定植蔬菜宜采用地膜覆盖,提倡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定植时浇透定根水。定植后适当控水,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缓苗。根据天气变化,做好棚内温度管理,长势强的可适当降低夜温,长势弱的适当提高夜温,结果期蔬菜夜间最低温度控制在12℃以上。在保证温室内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晴天时尽量早揭晚盖保温被,延长棚内见光时间。遇阴雨雪天,可利用补光灯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长。肥水管理坚持“少量多次”原则,坐果前尽量少浇水,坐果后逐渐加大水肥供应,追肥时注意补充磷肥、钙肥、硼肥。若植株出现徒长,可通过适当的控水、控氮、控夜温进行调整。加强病虫监测,综合运用弥粉机、微粉制剂、天敌昆虫、生物药剂、微生物制剂等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进行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
4、关注天气变化,科学防灾减灾
注意防寒防风防病,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及时加固蔬菜棚室,尤其对于老旧棚室,要及时采取支立柱的方式支撑加固;检查棚室塑料薄膜,及时修补破损和裂缝,用土压实周边棚膜,拉紧大棚压膜线,防止大风刮膜。若遇寒潮来袭,及时扣紧密封大棚,根据需要棚内可加搭中棚、再加盖小拱棚,夜间在小拱棚外加盖草帘、遮阳网、无纺布等材料保温。根据不同蔬菜品种采取控温措施,瓜果类蔬菜如辣椒、黄瓜、番茄温度不能低于6℃,短时不能低于5℃,叶类蔬菜不能低于0℃。降温期间不宜浇水,避免温度再降低加重冷害。连阴雨天气必要时在大棚内挂补光灯补光、布置临时加热设备增温排湿。
(技术咨询电话:18955709361、0557-215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