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农业科学院欢迎您!
香菇种植技术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2-13 15:58:44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字体大小:【     】 打印

答:香菇栽培关键技术

 一、菌种选择及培养料配方

选用健壮、高品质的菌种。配方:杂木屑55%、棉籽壳20%、麦麸16%、玉米面4%、糖2%、石膏粉1.5%~ 2%、过磷酸钙0.8% ~ 1%、尿素0.3% ~ 0.5%、硫酸镁0.1%~ 0.2%、维生素B 1 3~ 5片。

注:木屑以半年以上陈木屑为好,麦麸一定要新鲜,无霉变,无虫蛀。

二、拌料

一般培养料水分含量保持在55%-60%左右,感观测定标准为拌料后用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溢出但不下滴,一般能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 。PH值在6.5-7.5之间就可以了。

三、装袋和灭菌

培养料拌匀后,要抓紧装袋灭菌,以防培养料变质。可采用手工装料,装入 1/3 料时,将料袋在地上墩几下,用光滑的木棒捣实。培养料一定要与薄膜挤压好,以免料与袋之间产生空隙,将料装到距袋口 6cm 时扎紧袋口。

灭菌,装锅前先起火,先大火争取4~6小时锅内温度达到100℃,继续加热,并保持此温度10小时,再闷一夜,当培养料温度降低至70℃时抢温出锅,迅速移入冷却室,待料袋内温度下降后再接种。

四、接种

(1)消毒房间:使用前4天把出料用的工具放入室内密封门窗,达到室内密封不漏气,把每个房间用硫磺点燃后熏蒸房间。

(2)接种时间:当料袋温度降到30℃时开始种,接种时间最好安排在早晚进行。

(3)接种程序:以4个人为宜,做好分工,进行操作,点燃酒精灯,料袋打孔,取菌种,将菌种接入穴内,封口。接完的菌袋“井”字形堆放,每堆5层。

五、发菌培养

保持室内暗光,室温控制在25℃左右。在 13~15 d 进行第 1 次翻袋。此时菌丝呈放射性生长 ,呼吸强度加大,要注意通风和降温。菌袋培养到 30 d 进行第2 次翻袋 ,可在每个接种点菌丝的生长部位扎1圈微孔。一般培养 45~60 d 菌丝才能长满袋,待菌袋内壁四周菌丝体出现膨胀,有褶皱和隆起的瘤状物,且手捏感觉松软,表明香菇菌丝生理成熟,可转至菇场转色出菇。

 六、转色管理

转色一般在发菌室内进行,要使室温达到20~30℃,进行脱袋,用石灰水浸泡一下菌筒拿出,要勤通风,但每次时间不能过长。一般30分钟为宜。

七、出菇期管理

气温在20℃以上时,大约一个半月时间香菇菌丝即可长满袋。菌丝发满料块后可以适当揭开膜,以增加块内氧气和温度,菌丝成熟后就可以出菇,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及光照通风。

八、采收及后期管理

当香菇菌盖直径达到4-6厘米时,菌盖下的内菌膜刚刚破裂时,即可采收。当内菌膜完全破裂时,应及时采收。如果太早或太晚都会影响香菇的产量和质量。每采收完一茬菇后,可以往菌袋上喷洒营养水,之后继续拿薄膜覆盖菌块,温度维持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60%,培养5到7天,让菌丝恢复生长,等到有新的菌丝萌发。

九、病虫害及杂菌的综合防治

香菇的病害防治以预防为主,注意栽培场所的环境卫生,降低环境杂菌数量,严格控制香菇产生的各个环节,尽量选用健壮、高品质的菌种,提高菌种抗杂菌的能力,规范各种操作流程,避免在接种过程中遭遇污染,强化菌种检查,对污染菌袋应及时清理。

1.环境上防控:棚室内及周围环境保持干净整洁,室内地面要撒施石灰粉吸潮,并定期打杀虫剂。菇棚或生产区尽量远离饲养场垃圾场等环境较差的地方,以避免虫害的传播。

2.生产环节上的防控:原料在使用时要暴晒、发酵处理等措施。拌料时注意选用洁净的水源,在制作菌袋时要扎紧料袋口,并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