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农业科学院欢迎您!
宿州市农科院在研究行为抑制剂防治点蜂缘蝽方面取得新进展

作者:nky   发布时间:2023-07-13 15:04:18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字体大小:【     】 打印


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是一种重要的大豆农业害虫,属于半翅目,其成虫和幼虫通过刺吸大豆的花荚为害大豆,形成症青,导致大豆减产或绝收。

我院植保所与淮北师范大学在SCI一区Top期刊《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IF2021:4.966)在线发表了题为Binding properties of chemosensory protein 12 in Riptortus pedestris to aggregation pheromone (E)-2-hexenyl (Z)-3-hexenoate的研究论文,解析了RpedCSP12与聚合信息素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杀虫剂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中,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发现,RpedCSP12在点蜂缘蝽成虫触角中的表达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此外,在1日龄和3日龄时,雌雄触角中RpedCSP12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我们还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和荧光竞争结合实验研究了RpedCSP12与不同配体的结合能力。我们发现RpedCSP12只与一种聚集信息素组分(E)-2-hexenyl (Z)-3-hexenoate结合,且其结合能力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此外,通过同源建模、分子对接和定点突变发现Y27A、L74A和L85A突变体失去了与(E)-2-hexenyl (Z)-3-hexenoate的结合能力。我们的研究结果突出了RpedCSP12的嗅觉功能,对RpedCSP与聚集信息素结合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因此,我们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防治点蜂缘蝽提供理论基础。

1.png

2.png

3.png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宿州市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研究实习员尹毛珠,通讯作者为淮北师范大学张亚楠教授、宿州市农业科学院李进步副院长、宿州市农业科学院王月英研究员。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刘兴舟、王朝伟、胡壮壮参与了论文的部分工作。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0456)、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KJ2021ZD0059和KJ2021B10)、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085MC63)、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2022i01020027和202104a06020035)的资助、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150)、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110373017、202113620004和202210373053)、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110373108、202010373096和S202013620012)等项目资助。

论文连接:https://doi.org/10.1016/j.pestbp.2023.105513

 供稿者:院植保所 尹毛珠